衡水日报记者 王雅鸣
近日,冀州区河北华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,一条自动化包装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。公司的正高级工程师贾京潭往来调度,忙个不停。
“这条生产线用了国外十余家供应商的设备组件,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依据企业需求自主设计,可将包装效率提升4倍。”贾京潭目光掠过自动化的现代工业设备,思绪却回到了筚路蓝缕的20多年前。
“那时候,为了攻克‘L-丙氨酸催化转化生产DL-丙氨酸’项目,我每天搬着设备到室外做实验。零下十几摄氏度,一待就是一天。”回忆起2005年的寒冬,贾京潭记忆犹新。彼时的华阳公司还是冀州一个不知名的村办小厂,入职仅2年的贾京潭毅然扛起了企业重点产品研发项目的重担。
鏖战3个月,实验有了眉目。技术产品投产后,“年产4000吨DL-丙氨酸”项目被评为省级重点项目。“当时国内没有同类技术,我们做成之后,成本大幅度降低,业界纷纷开始探索新的技术工艺。”此项技术革新为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,贾京潭深感自豪。
技术突破让企业扎根沃土,而不断向上求索的意志才是企业破土而出的关键。贾京潭说:“以前,都把高质量产品销往国外,国内的行业标准只能跟着国际标准亦步亦趋。”作为公司质量、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,他先后取得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、质量体系ISO9001-2015、欧盟饲料与预混料FAMI-QS、英国零售商BRC等内审员资格证书,了解了更多行业标准,坚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。
核心技术人员的精益求精,必定带领企业获得长足发展。2016年,公司某项目获批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,产品迅速打开国内外市场;同年,公司通过河北省“高新技术企业”认定。此后,借力国家技改政策东风,贾京潭主导完成了车间GMP标准升级改造、车间数字化、生产废液清洁回收与安全处置在内的6项技术改造,推动公司年出口额突破3500万美元,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“我们有70%的产品出口。唯有超越标准才能赢得国际市场的尊重。”要想提高生产水准,就必须提高整体行业标准,贾京潭决心成为制定审定国标的先行者。
2011年起,贾京潭先后主导起草了2项国标、5项企业标准,担任河北省食品添加剂协会理事、省市场监管专家。“如今,国内的标准比国际更严格,产品品质越来越高。”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艰辛探索,彰显着他对品质的执着与追求。
22年业内深耕,贾京潭见证了人们思想的转变:“以前,人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一些误解;近几年,大家对养生、健身领域逐渐了解,知道有些氨基酸是自身无法生成的,需要从外界摄入。”越来越多专业买家的咨询、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,都让他意识到行业发展前景广阔,更坚定了他研发新产品、坚守高品质的决心。
“多年来,公司的研发投入每年至少4000万元!”推开研发检测中心的大门,团队成员正全神贯注地调试设备。贾京潭从“一人扛研发”到组建20余人的研发团队,在与河北科技大学的产学研融合模式中不断探索,构建出高效的“铁三角”模式:高校攻关基础研究、企业转化中试、车间工业化落地。截至目前,这种模式已催生出2项发明专利、19项实用新型专利。
如今,贾京潭是河北省食品添加剂协会理事、正高级工程师、省市场监管专家、市委科学决策专家咨询智囊团成员、市管优秀专家,获得省突出贡献技师等荣誉称号,并获批享受省燕赵英才服务卡政策。面对诸多头衔和荣誉,贾京潭深感肩头责任更重。为行业树立标杆、为政府建言献策、为技术添砖加瓦,贾京潭用行动践行着社会责任。
这份责任感除了发自本心,更源于各级党委、政府的支持和信任。“资金支持、购房补贴……无论是省燕赵英才服务卡、衡水引才新十四条这些政策,还是各级领导的重视,都能让人感受到政府诚意满满。”听着贾京潭如数家珍地讲述着政策对人才的关怀,更觉这份义无反顾的双向奔赴令人动容。
22年弹指一挥间,贾京潭始终在见证:公司从村办小厂到行业领军,从人工生产线到全球供应链整合,从闻食品添加剂色变到上门求购营养补充剂,从“采标自国外”到“标准高于国际”……技术的跨越、观念的革新、时代的发展,都在这片热土上交织。
作为躬身参与者,贾京潭深知,当人才之“潭”注入政策活水,行业发展必成奔涌之势!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